编者按:
为广大学生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警院开展“警民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在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方面学院积极作为、有所作为。学院扎实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帮扶特困学生、设立创业资金以及就业援助等“春风送暖”行动,用心关注学生入校到毕业就业全过程。据统计,学院9月以来开展就业援助706人次,慰问帮扶特困学生35人次;办理国家助学贷款106人次共60余万元、发放服兵役学费补偿款30余万元、发放各类奖助学金近370万。“真心换真情,大爱抒豪迈”, 一名应届毕业生的来信道出了学子们在学院的支持和鼓励下努力自强不息、立志成才,情系母校、心怀感恩的实情,也是学院开展“警民亲”活动成效的一个缩影,更是学院继续做好“警民亲”活动关心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不懈动力。
学院警民亲办公室
亲爱的母校,我将要离开您的怀抱,作为一名年年受国家资助而顺利完成学业的学子来说,临别前,有许多埋藏多年的心里话要向您倾述。
我叫刘天宝,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侦查系一中队09级18班学生,来自雪域高原金川县一个边远的农村藏族山寨,祖祖辈辈以种地放牧为生,全家五口人,父亲在我10岁时去世,母亲独自抚养我们姐弟三人,生活十分艰辛。虽然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但崇山峻岭却锁不住我童年的憧憬和梦想——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追梦途中虽充满几多艰辛与坎坷,但在各方的帮助和支持下,我执着依旧,从未放慢追逐梦想的脚步。打我记事起,家里经济就一直十分困难,每到开学报名那几天,妈妈就为凑我们三姐弟的学费犯愁,常常是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不经意间,头上平添了许多白发。尽管如此,妈妈却从不对我们说这些,只是叮嘱我们要努力学习,别担心家里。这一切,我们三姐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懂事的大姐早早便辍学外出打工,自己养活自己,把上学的机会留给了我和二姐。即使这样,光靠母亲在家务农也支付不了我们上学的开销。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拖着带病的身体外出打工。前些年,我和二姐在政府和亲戚的帮助下艰难地在外求学,因为了解家里的情况,体谅母亲的难处,我们学习都很努力,在生活上尽量做到不乱花一分钱。
十多年的艰辛和不懈努力终于圆了我多年的憧憬和梦想,当拿到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激动万分,感觉自己离梦想仿佛更近了。可激动之余,又难免有些困惑,每年几千元的学费和必须的生活费,是我们这样的家庭万万无法承受的,近在咫尺的大学门,让我望而却步。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的手说:“儿子,你放心去吧,学费和生活费的事,妈妈给你想办法,你不用担心。”于是,怀揣着好奇和忐忑之心,我跨入了警院的校门。
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心中的阴影和疑虑顿时荡然无存。首先,国家专门为我们贫困生开辟了读书绿色通道,交不起学费一样能够上大学。国家每年为我们贫困生提供助学贷款和数额不菲的奖、助学金,足以帮助我们完成学业。在大学的这三年,学院经常给我们贫困生困难补助,每逢节假日还给我们发礼品。特别是侦查系领导及中队老师在得知我的情况后,处处为我着想,不仅在政治上培养我,学习上帮助我,生活上也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连续三年共为我申请了一万多元国家助学金,基本上解决了学费问题,使我能够安安心心地学习。有时节假日,系上领导和中队老师还常常陪着我们这些回不了家的农村学生一起过节,让我一个来自阿坝的藏族小伙子,一个大山中农民的儿子真正感受到了党、国家、学院和老师们的关爱。我真的很感激也很庆幸,能生长在这样的国度,来到这样的学校读书,身边有这么多好领导、好老师、好同学,把我这个来自偏远农村、性格内向的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了学校的佼佼者,不仅担任了区队长,还于2010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试想一下,这一切如果没有党、国家、学院和老师们的关心帮助,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我常在心里想,我前进路上的每一个脚印,无不浸透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和亲人的心血,我该怎样报答呢?特别是随着毕业的临近,这个想法更加强烈,常常使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让我感到了一种神圣的责任和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让我拥有了无穷无尽的前进动力,每当我感到疲惫而懈怠时,它就会不停地鞭策我,让我重新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跋涉前行。我记得一位诗人说过:要加深自己的脚印,就请加重你肩上的重负。
中国是崇尚孝道的国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亲爱的母校,在临别之际,我在此向您郑重承诺: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勤勤恳恳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及所有关心、爱护和帮助过我的人。
(侦查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