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5日,学院派出6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北京参加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公司举办的高职专业调整大数据分析主题讲座。讲座由麦可思公司副总裁周凌波与研究员王龙主讲,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所高职院校40余名教师参加了讲座。
麦可思公司专家认为专业调整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是高职院校跟进社会需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让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学校办学特色和水平。讲座围绕专业诊断、专业调整方法、专业建设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剖析阐述,并提供了具体指标体系、方法和案例。专家指出,专业调整的决策要有实证依据,建设结果要可测量,测量结果要用于持续改进,该理念值得我们思考。
针对专业调整理念和框架体系,结合学院自身的特殊性,我院教师还与麦可思公司专家单独交流,麦可思公司专家所提供的专业诊断、专业调整的框架体系、指标体系对我院专业建设、专业调整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我院参加培训的老师还商请麦可思公司今后为我们提供更多法律类管理类高职院校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以更好地指导我院专业建设。
附:麦可思“高职专业调整”讲座纪要
麦可思“高职专业调整”讲座纪要
专业调整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是高职院校跟进社会需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让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学校办学特色和水平。
2015年6月25日,我校6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北京总部参加了由麦可思开展的“高职专业调整”主题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围绕专业调整三阶段:专业诊断、专业调整、专业建设,麦可思副总裁周凌波先生做主题演讲与发言,核心内容整理如下:
一、专业诊断
1、专业诊断体系
专业诊断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需求定位、结构分析、招生评价、培养质量、就业监测。需求定位主要是从高职战略规划、产业需求、企业需求、岗位要求角度进行定位,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专业的全国结构、区域结构、行业机构,以及校内专业结构,招生评价主要是对生源数量、生源质量、生源背景、生源管理方面进行评价,培养质量从培养质量方面的核心指标满足度、有效性、满意度进行诊断,就业监测主要是从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角度进行。
2、专业诊断指标
介绍了专业诊断体系各方面的指标构成、建议诊断数据和资料,并列举了具体案例对指标进行说明。以需求诊断指标为例,需求定位中的高职规划包括国家规划、地方规划以及院校规划,对于院校规划则可以通过与院校相关的社会需求、院校人才培养、院校专业设置规划等方面的资料来进行诊断,产业需求包括宏观需求以及地方产业要求,企业需求包括企业对人才的普适需求和对各专业毕业生的定制化要求。岗位要求包括岗位对毕业生的通用要求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二、专业调整
在这一部分中,周凌波介绍了专业调整的五种类型以及具体的调整方法、调整思路,列举了麦可思在调整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案例以供借鉴。专业调整可以分为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定位调整、专业招生调整、专业就业调整、专业培养调整。每类专业调整均有多种调整方法。以专业结构调整为例,调整方法主要有三种:调整专业、新增专业、停办专业。调整专业主要是根据专业诊断结果,开展专业内部调整,以及调整院系结构,改善专业聚集状况。新增专业包括新增具体专业以及新增专业方向。停办专业又可分为直接砍掉专业的硬着陆方式、以及专业逐渐转换的软着陆方式。对于具体的调整,周凌波还介绍了相应的方法、模型和判据。
三、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部分主要介绍了专业调整的专业建设范式、专业建设持续改进的基本方法和路径、专业建设效果的评估。
四、专业调整研讨
周凌波提出了高校专业调整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瓶颈与难点,参会老师分为两组展开了圆桌讨论,我院教师与麦可思公司专家单独交流并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总结
本次讲座内容主要围绕专业调整,麦可思从专业诊断、专业调整方法、专业建设方法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剖析阐述,并提供了具体指标体系、方法和案例。
专业调整的决策要有实证依据,建设结果要可测量,测量结果要用于持续改进,该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将先进的理念贯彻到以后的工作中,落实到专业调整的具体工作中。相关材料已上传至示范建设群,可供相关职能部门参考。